-
電子血壓計vs水銀血壓計哪個好?天天測血壓,千萬不可忽略這5點!
電子血壓計和水銀血壓計都是當前應用比較廣泛的血壓計,兩者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電子血壓計主要是使用示波法的原理,而且血壓計的體積比較小,方便攜帶,操作也比較簡單,特別是家庭使用,而且電子血壓計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而水銀血壓計則是臨床診斷常用的儀器之一,是測量患者血壓以及對患者血壓等級分級的重要儀器,但是其體積較大,不利于攜帶……
2024/11/05 admin 246
-
維生素D、omega?3、葉酸、鈣......從備孕到懷孕,7大營養素該怎么補?
孕前和孕期營養是保障母兒健康的重要因素,合理均衡的營養攝入對減少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結局意義重大。對于日常生活常見的微量營養素,孕前和孕期該如何補充?小編整理了近期發布的《孕前和孕期主要微量營養素補充專家共識(2024)》(下文簡稱2024版專家共識)以及其他指南共識的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學習!
2024/11/05 admin 638
-
“長壽元素”硒,竟與7種癌癥有關?一文揭開“補硒”背后的真相!
硒在人體內具有多種功能,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無法在體內自我合成,必須要從外界進行獲取。通過與相關的蛋白結合,發揮抗氧化、抗病毒、抗腫瘤、解毒、免疫調控等作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硒對長壽可能起重要作用,長壽地區調查發現,398位百歲老人血液的硒含量明顯高于同地區的年輕對照組[1]。硒預防腫瘤的作用機制硒的抗腫瘤作用機制比較復雜……
2024/11/05 admin 279
-
2024 CSCO - 蔡三軍教授:結直腸癌早診早治與免疫治療的臨床進展與挑戰
醫會醫言-蔡三軍教授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趨勢。2020年中國癌癥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第2和第5位,其中2020年新發病例55.5萬,死亡病例28.6萬。2024年9月25-29日,第27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24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學術年會在廈門盛大召開……
2024/10/30 admin 317
-
腿上反復出現3種癥狀,多是「血栓」脫落的征兆……別等血管破了才重視!
血栓是導致人體多種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在腹主動脈瘤(AAA)這一外科常見的動脈擴張性疾病中也是如此。由于腹主動脈擴張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管腔內極易形成血栓,當這些血栓脫落時,即可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2024/10/30 admin 240
-
宮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并不是,出現這4個早期癥狀,要高度警惕!
宮頸癌是臨床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可分為多種類型。近年來,隨著HPV疫苗的應用和普及,子宮頸鱗狀細胞癌(SCC)的發病率逐年下降,但子宮頸腺癌(ECA)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在年輕女性中。(一)子宮頸腺癌有什么特點?雖然子宮頸腺癌(ECA)的總體發病率不高,但生物學行為較隱匿,不容易被發現,導致其診斷時大多處于晚期,且侵襲性較強,已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2024/10/29 admin 369
-
同時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好不好?阿司匹林日常服用有哪些禁忌?
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期,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同時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目的是為了充分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同時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哪些好處?使用阿司匹林有哪些禁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的藥理作用有哪些?
2024/10/29 admin 251
-
飯后「腹痛」需考慮哪些因素?提醒:注意排查這6種疾病!
腹痛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在臨床上廣泛存在,并且通常與個體的飲食習慣緊密相關。它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如空腹痛、進食時疼痛或餐后痛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餐后腹痛的出現呢?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分析一則具體病例,探討這一現象的背后原因……
2024/10/29 admin 755
-
高甘油三酯人群注意!這種疾病復發率較高,4大危險因素需警惕......
《血脂管理指南(2024年版)》中提到,甘油三酯(TG)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而嚴重高TG患者,除了關注ASCVD風險外,還需警惕急性胰腺炎的發生。高脂血癥,尤其是以甘油三酯(TG)升高為主,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臨床稱之為高甘油三酯血癥性急性胰腺炎(HTG-AP)……
2024/10/24 admin 24
-
產檢項目「唐篩」的這4個“真相”,一定要提前知曉……別等生出缺陷娃再后悔!
唐氏綜合征(DS)又稱先天愚型、21-三體綜合征,是最早確認的人類染色體病。唐氏篩查(簡稱唐篩),是妊娠期女性產檢項目中很重要的一項檢查。關于唐篩,這4個真相一定要知道!(一)唐氏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唐氏綜合征是新生兒最常見的染色體疾病,患兒男女比例存在明顯差異,男性患兒發病率明顯更高,女性和男性發病率比例為1:1.8。但是,當前臨床尚無法對性別差異的原因做出明確解釋……
2024/10/24 admi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