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來”的癌癥!揭秘3個「食管癌」的發病原因,小心疾病找上門!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但是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當患者因為進行性吞咽困難或轉移性癥狀就診時,多已屬于中晚期。因此,食管癌的預防非常關鍵。
(2)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級親屬中有食管癌病史;
(3)熱燙飲食、高鹽飲食、腌制食品、吸煙、重度飲酒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4)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賁門失弛緩癥、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狹窄等疾病;
(5)有食管的癌前病變診療史。
病理學診斷(金標準)需要食管內鏡下活檢確診。
存在內鏡檢查禁忌或者多次嘗試活檢均未能明確病理學診斷者可綜合上消化道造影、(頸)胸(腹)部增強 CT、全身 PET/CT或 EUS或超聲支氣管鏡(EBUS)引導下穿刺活檢輔助診斷。
新輔助治療后再分期診斷仍以治療前初始臨床分期方法為基礎,綜合醫療條件及操作風險,針對可疑轉移性區域淋巴結或遠隔臟器可進行有創性活檢病理學再確認。
食管癌高風險人群原則上每5年進行1次內鏡檢查,有下列病變者建議縮短篩查間隔:
(1)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者每1~3年進行1次內鏡檢查。
(2)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合并內鏡下高危因素或病變長徑>1cm者每年接受1次內鏡檢查,持續5年。
(3)Barrett食管患者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每6~12個月進行1次內鏡檢查;Barrett食管患者無異型增生,每3~5年進行1次內鏡檢查。
(3)患者應適當地進行戶外運動,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在完善人體免疫系統的同時提升患者的免疫力,避免食管癌疾病發生。
(4)及時對食管炎、食管息肉、食管憩室進行治療,對食管癌前期病變情況進行控制。高發區的人群也需要定期進行食管癌篩查。
(5)避免吃發霉的食物,少吃酸菜。因為發霉的糧食可能存在毒素。應當改變食用酸菜的習慣,因為酸菜含有大量的亞硝胺,具有較強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