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升高吃藥也降不到「目標值」?其實不難,記住3點就夠了!
血脂異常是臨床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病,在我國人群中,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高、治療率低、達標率低,這也是我國心血管疾病(CVD)負擔持續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我國數據顯示,40歲以上居民血脂異常患病率高達43%,其中3.4mmol/L≤LDL-C<4.1mmol/L的患者占18.4%,LDL-C ≥ 4.1mmol/L 者占 8.1%。生活方式干預是治療的基礎,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是降脂達標的起始治療,也是我國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案。
目前,他汀類藥物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石藥物,可抑制膽固醇合成,不僅可以降低血清TC、LDL-C和Apo B水平,還可輕度降低血清TG水平,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基礎藥物。
基于我國人群的特點,我國指南建議血脂異常患者采用中等強度他汀進行治療,每日劑量的中等強度他汀可以使LDL-C降幅達到25%~50%,常用的藥物包括:
阿托伐他汀:10~20mg
瑞舒伐他汀:5~10mg
氟伐他汀:80mg
洛伐他汀:40mg
匹伐他汀:1~4mg
普伐他汀:40mg
辛伐他汀:20~40mg
由于血脂異常尤其是膽固醇升高是ASCVD的核心、致病性危險因素,對于血脂異常的人群,積極進行生活方式的調整、適時使用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是必不可少的。
但要注意的是,對于年齡≥75歲的老年患者,指南建議首選親水性他汀類藥物(如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減少對肝臟和肌肉可能的影響。
另外,對于所有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也要注意定期隨訪觀察療效與不良反應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實現長期達標。
血脂升高后,服用藥物就一定能達到目標值嗎?其實不一定的。據報道,按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推薦的LDL?C目標水平,我國ASCVD及其高危人群的LDL?C達標率不到30%,這些患者中90%以上接受他汀類藥物單藥治療。
但需要說明的是,達標率與所選用的他汀類藥物效價無關。這也說明提高血脂達標率需要突破他汀類藥物單藥治療的現狀,以他汀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降脂治療已成為大趨勢。
(1)他汀類藥物+依折麥布/海博麥布 適用情況:單藥LDL-C不達標。 理由依據:這兩類藥物分別影響膽固醇的合成和吸收,可產生良好協同作用。依折麥布,與中高強度他汀類藥物聯用不增加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海博麥布是我國研發的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聯合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進一步降低LDL-C水平,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注意事項: 1.≥75歲老年患者中,若單獨應用他汀類藥物不能達標或存在嚴重不良反應風險者,推薦應用依折麥布作為聯合用藥進行二級預防。 2.對于極高危患者,他汀類藥物治療后LDL-C水平仍≥1.8mmol/L,建議聯用依折麥布,如仍不達標,可考慮加用PCSK9抑制劑。 3.對于超高危患者,如果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后LDL?C水平仍不達標,建議聯用依折麥布,如果他汀類藥物聯合依折麥布后LDL?C水平仍≥1.4mmol/L,建議加用PCSK9抑制劑;如果預估他汀加用依折麥布不能使患者LDL?C達標,可以直接啟動他汀類藥物與PCSK9抑制劑聯合治療。 4.對于LDL?C水平≥4.9 mmol/L但未確診ASCVD的嚴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可以直接啟動他汀類藥物治療,如果LDL?C水平仍≥2.6mmol/L,可聯合依折麥布或PCSK9抑制劑。 (2)他汀類藥物+PCSK9單抗 適用情況:單藥LDL-C不達標。 理由依據:PCSK9抑制劑通過減少LDLR降解、增加LDLR數量而增加血漿LDL清除,在降脂機制上與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互補協同。研究結果顯示,在他汀類藥物(+/-依折麥布)基礎上聯用依洛尤單抗或阿利西尤單抗均可進一步降低LDL-C水平、可顯著降低MACE相對風險,總體安全及耐受性良好,且心血管獲益證據充分。 注意事項: (3)他汀類藥物+高純度IPE 4g/d 適用情況:LDL-C達標、TG 2.3~5.7mmol/L。 理由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已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LDL-C基本達標但TG輕中度升高的ASCVD患者或合并至少1項ASCVD危險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聯合高純度IPE 4g/d可進一步顯著降低MACE相對風險。 注意事項: (1)妊娠期女性 對于妊娠的血脂管理重點是篩查,藥物選擇非常有限,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通常不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和PCSK9抑制劑也沒有證據。 (2)兒童及青少年 對于兒童血脂異常,生活方式包括運動和飲食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