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是一種從動物組織中提取出來的天然活性多肽物質,作為細胞免疫增強劑,其主要作用于T淋巴細胞分化、發育及成熟的各個階段,從而調節細胞免疫功能,增強機體防病和抗病能力。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使用免疫調節劑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保護化療和放療過程中受損的骨髓細胞和免疫細胞。
目前胸腺肽制劑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主要有胸腺肽、胸腺肽 α1、胸腺五肽三類。這三種胸腺肽制劑作用機制基本相同,主要是作為免疫調節劑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腫瘤輔助治療、皮膚病、性病、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重型肝炎、年老體弱免疫功能低下、嚴重感染及外科手術感染。胸腺肽制劑在我國臨床應用已有2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從健康小牛等動物的胸腺組織提取物,主要化學成分為TF5,具有調節和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使T淋巴細胞成熟。胸腺五肽(TP-5)由纈氨酸、精氨酸、賴氨酸、酪氨酸、天門冬氨酸五種氨基酸組成,是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胸腺生成素Ⅱ是從胸腺激素中分離出來的單一多肽化合物,由 49 個氨基酸組成,而其中由5個氨基酸組成的肽鏈片段,卻有著與胸腺生成素Ⅱ相同的全部生理功能,所以就把這個五肽片段稱為胸腺五肽。目前我國的胸腺五肽制劑是以氨基酸為原料,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結構明確,純度高。胸腺肽α1(Tα1)則是由胸腺素組分5(TF-5)中分離純化分離出的一種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由28種氨基酸排列而成,分子量3108.37,其含量約占TF-5的0.6%,具有較高的免疫增強活性。
胸腺肽α1與胸腺生成素Ⅱ是目前人類了解得最清楚的兩種胸腺激素組分,因此,市面上的胸腺肽α1與胸腺五肽一樣,都具有明確的結構,純度高達99%以上。多篇報道顯示胸腺肽α1是一種生物反應調節因子,它可以促使T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NK)的分化與成熟,對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變作用肯定。
(1)免疫性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胸腺肽可以替代胸腺的功能,誘導前體T淋巴細胞轉變為具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認為,自身免疫現象的出現是由于Ts細胞活性降低,引起免疫調節性T細胞失衡,使得B細胞產生過多的自身抗體。免疫系統功能受到抑制者,包括接受慢性血液透析和老年病患者,胸腺肽可作為免疫應答增強劑,增強患者對流感疫苗或乙肝疫苗的免疫應答。對復發性口腔潰瘍、麻風、腎病綜合征、小兒支氣管哮喘、慢性腎炎、肺結核,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紫癜等也具有一定療效。對病毒及細菌感染、變態反應及細胞免疫低下引起的皮膚病有顯著療效,如白癜風、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等。
(2)抗腫瘤的輔助治療作用
腫瘤的發生、擴散和轉移過程中,免疫功能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是其重要因素。T 淋巴細胞在抗腫瘤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在機體腫瘤狀態下,T 細胞功能不全和抑制,表現為其數量減少和功能改變以及 T 細胞亞群比例失調。
胸腺肽對胸腺依賴性 T 淋巴細胞成熟和分化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故可增強腫瘤化療患者細胞免疫能力,起輔助治療作用。王美鑑采用胸腺肽聯合化療治療淋巴瘤,結果表明 IgG 水平胸腺肽α1組高于單純化療組;胸腺肽α1的有效率93%,單純化療組為80%。
(3)其他疾病
胸腺肽對復發性口腔潰瘍,婦科疾病,抗衰老等具有一定的療效。對病毒及細菌感染,變態反應及細胞免疫技能低下的皮膚病有顯著的療效。臨床研究證實,胸腺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重癥肌無力等原發或繼發性免疫性缺損引起的疾病都有明顯療效,還可以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
近年來,有關胸腺肽不良反應的報道逐漸增多,主要有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發熱反應、月經失調等。
(1)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有速發型和遲發型兩種,一般表現為紅色丘疹或風團、皮膚腫脹,并伴有瘙癢,嚴重的表現為噴嚏、咳嗽、流涕、胸悶、心慌、呼吸困難、頭暈等癥狀,并伴有寒戰、惡心、嘔吐等。
過敏性休克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肢體濕冷、大汗淋漓、惡心、嘔吐、胸悶、呼吸急促、煩躁不安、意識喪失等。患者在使用胸腺肽時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停藥。
(3)發熱反應
發熱是胸腺肽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這與胸腺肽本身是一種多肽類激素有關。
(4)月經失調
國內有數例注射胸腺肽后引起月經失調的報道,主要表現為月經來潮提前或推遲、經量明顯增多或減少、經期時間改變等。胸腺肽注射液引起女性月經失調的機制還不明確,一般停藥后月經可恢復正常。
(5)其他不良反應
胸腺肽還可引進血栓性淺靜脈炎、銀屑病、膿皰疹、關節痛和腓神經炎、心律失常、無尿等不良反應,希望在臨床應用時予以重視,出現問題及時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