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華法林......復發性流產抗血栓藥物怎么選?如何用?
復發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定義目前尚存爭議,主要集中在流產孕周、流產次數、流產是否連續發生以及是否包含生化妊娠等方面。
在《復發性流產診治專家共識(2022)》中,中國專家建議將RAS定義為:將與同一配偶連續發生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妊娠丟失定義為RSA,包括生化妊娠[1]。
圖源:攝圖網
RSA病因復雜多樣,其中血栓前狀態(PTS)與RSA尤其是妊娠中晚期胎兒丟失以及與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存在密切關聯。PTS導致RSA的機制主要是胎兒胎盤微循環障礙及其產生的一系列繼發病理改變。
基于PTS的病理機制,抗血栓治療被認為是RSA合并PTS有效的治療方法。那么,如何選擇以及規范使用抗血栓藥物呢?小編整理了臨床常用抗血栓藥物的作用機制、治療方案以及監測方法等,和大家一起學習!
在臨床上,用于RAS患者抗血栓治療的一線抗凝藥物為低分子肝素,二線藥物為磺達肝癸鈉和華法林等[2]。
低分子肝素
(1)作用機制
低分子肝素(LMWH)通過間接抑制凝血酶發揮抗凝作用,抗FXa/FIIa為 4∶1~2∶1或更高。相比于肝素,由于LMWH保留了部分FIIa活性,故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風險小等優勢。
(2)藥物代謝動力學
LMWH 血漿半衰期為3~7h(不同種類 LMWH 半衰期不同),一般在停藥后12~24 h凝血功能恢復正常。
LMWH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 達90%以上,主要經腎臟排泄。因此,腎功能不全者使用 LMWH 時可能發生藥物在體內蓄積,應進行抗Xa活性監測并及時調整劑量,同時可選擇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LMWH,以減輕腎臟負擔。
LMWH不能通過胎盤屏障,故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無影響。
(3)妊娠期用藥
LMWH屬于FDA B類,是妊娠期抗凝治療首選藥物(具體治療方案見下表)。
(4)用藥監測
LMWH使用效果主要通過抗Xa活性的高低來判斷。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常規監測抗Xa活性,但由于存在個體差異,仍存在抗凝過度或不足的風險。
對于特殊人群,如體質量過輕(≤45kg)、體質量過大(≥80kg)、腎功能不全以及有出血傾向者等,應定期監測抗Xa活性,可依據抗Xa活性調整LMWH劑量, 避免劑量過量或不足。
在肌酐清除率<30mL/min時,應慎用LMWH。對于LMWH不能耐受或發生血小板減少癥的患者,停用肝素類抗凝藥物,可選擇磺達肝癸鈉或非肝素類藥物。
圖源:攝圖網
磺達肝癸鈉
(1)作用機制
磺達肝癸鈉通過間接抑制因子FXa活性發揮抗凝作用。
(2)藥物代謝動力學
磺達肝癸鈉的生物利用度極高(100%),半衰期17~21 h,不經過肝臟代謝,大多以原形形式經腎臟排泄,故禁用于肌酐清除率<20 mL/min的嚴重腎功能不全者。
由于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磺達肝癸鈉會少量通過胎盤。
(3)妊娠期用藥
磺達肝癸鈉屬于FDA B類。由于其會少量通過胎盤,考慮到胎兒的安全性;同時,因其具有高效的抗凝效果和較長的半衰期,在無計劃的情況下分娩啟動或急癥手術時,會增加出血風險。故不推薦磺達肝癸鈉作為妊娠期一線用藥,可作為二線用藥。
出現下列情況下可選擇磺達肝癸鈉替代LMWH:
①使用LMWH出現中到重度的肝功能受損;
②出現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HIT);
③出現較大的絨毛膜下血腫;
④LMWH不能耐受或無效。
(4)用藥監測
磺達肝癸鈉是人工合成的選擇性Xa因子抑制劑,對IIa因子以及血小板無抑制作用,與LMWH一樣,主要通過抗Xa活性的高低來判斷其使用效果。
華法林
(1)作用機制
華法林為間接多靶點作用抗凝藥,可通過抑制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II、VII、IX 與 X)的活性而發揮抗凝作用。
(2)藥物代謝動力學
華法林起效較慢,半衰期長,易受藥物及食物影響。
(3)妊娠期用藥
磺達肝癸鈉屬于FDA D類,由于其會通過胎盤屏障,在妊娠早期應用會發生“胎兒華法林綜合征”,通常不建議孕期使用華法林,尤其是妊娠早期。如果必須使用華法林,則盡量選擇在妊娠12周后,并且劑量應控制在每日5mg以下[3]。
對于應用肝素類藥物無效的患者(如遺傳性AT缺陷癥、異常凝血酶原血癥對肝素天然抵抗)或換機械性心臟瓣膜的妊娠婦女,鑒于血栓形成的風險較高,則可考慮使用華法林。
(4)用藥監測
由于個體差異較大,使用華法林時需要定期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通常治療性抗凝強度建議將INR控制在2.0~3.0之間,預防性抗凝建議將INR控制在1.5~2.5之間。
開始用藥時每周檢測1~2次,根據INR值調整藥量,當INR達到治療目標范圍且穩定時,可改為每月檢測1次。
目前,用于RAS患者抗血栓治療的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楊酸(一線用藥)和氯吡格雷(二線用藥)。
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楊酸
(1)作用機制
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楊酸(ASA)不可逆地抑制COX-1和COX-2合成,減少血栓烷A2的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2)妊娠期用藥
ASA屬于FDA C類,是妊娠期抗血小板治療首選藥物,一般選擇低劑量 (LDA)給藥,即50~100 mg/d。
(3)用藥監測
可通過花生四烯酸(AA)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或血栓彈力圖(EG)最大振幅(MA)值及血小板AA圖來判斷ASA應用效果。
一般情況下服用ASA后, AA誘導的血小板PagT快速下降,甚至降至0。通常將PagT(AA)控制在0~20%較為理想,TEG MA值一般控制在30~65 mm范圍。
若TEG MA值<30mm,則有出血風險。臨床上可根據PagT(AA)來調整ASA用量,妊娠期一般使用LDA(50~100 mg/d)。
如果劑量達到100mg/d,PagT(AA)仍然沒有達到治療目標范圍,要考慮患者可能存在ASA抵抗,可通過TEG-AA進一步確認患者是否存在ASA抵抗。
當AA抑制率<30%,則認為ASA無效;AA抑制率30%~50% 為不敏感,50%~75% 為起效,>75% 認為血小板被明顯抑制。
圖源:攝圖網
氯吡格雷
(1)作用機制
氯吡格雷主要作用于血小板P2Y12受體,通過選擇性抑制ADP與血小板受體的結合及抑制ADP介導的糖蛋白GPⅡb/ Ⅲa 復合物的活化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2)妊娠期用藥
氯吡格雷屬于FDA B類。目前尚無氯吡格雷在RSA患者中的相關研究報道,在患者不能耐受ASA或出現ASA抵抗時可用氯吡格雷替代。
(3)用藥監測
可通過ADP誘導的PagT或TEG MA值及血小板ADP圖來判斷使用氯吡格雷效果。
通常將PagT(ADP)控制在30%~50%較為理想,如果PagT(ADP)控制不理想,要考慮患者可能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可通過TEG-ADP進一步確認。
當ADP抑制率<50%,認為氯吡格雷無效,ADP抑制率50%~90%為起效,>90%認為血小板被明顯抑制,出血風險增加。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復發性流產診治專家共識編寫組.復發性流產診治專家共識(2022)[J].中華婦產科雜志,2022,57(09):653-667.
[2]國家婦幼健康研究會生殖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專家共識編寫組. 復發性流產抗血栓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2022,42(12):1207-1217.
[3]孫思,趙愛民. 復發性流產常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妊娠期暴露的安全性[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40(3):4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