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穿越時空的回聲,回首上海消化內鏡學術大會十五屆探索之路!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自1992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二年。這三十多年間,伴隨著內鏡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器械的不斷改進,實現了從“學習加創新”到“超越并引領”。中山內鏡對于內鏡微創診療技術的持續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卓有成效的治療效果,助力廣大內鏡醫師譜寫了內鏡微創治療的新篇章。
櫛風沐雨,風雨兼程!從“懷疑目光”到“期盼眼神”,從“同聲質疑”轉變為“紛至沓來”“觀摩取經”,數十年磨一劍,中國內鏡技術鑄就了經典,走上了國際舞臺!隨著時間的流逝,否定和爭議的扁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創新的旗帆高高揚起,帶領著消化內鏡這艘巨輪乘風破浪。
2006年,周平紅主任赴日本學習消化道早期癌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憑借豐富的外科醫生經驗,中山內鏡團隊迅速掌握該項技術,并克服國內缺少ESD專用剝離器械困難,率先開展起消化道早期癌的ESD治療。次年,首屆中日ESD大會在中山醫院召開,首屆大會上就開展了4項高難度ESD手術演示,可謂一鳴驚人。彼時爭議質疑不斷,手術現場還發生了2例穿孔,但周平紅主任臨危不亂迅速修復穿孔,完成手術,贏得了在場觀眾的掌聲,強有力地回應了質疑。
新事物剛出現時并不容易被認可,就像第一屆中日ESD大會,也曾有過爭議,然而時間證明了內鏡微創新技術的前瞻性、實用性,會后中山ESD名聲大震,在此起點上,中山內鏡團隊在全國各地開展了ESD技術培訓班,探索完善和推廣ESD技術。每一屆中山ESD大會也如火如荼的召開。從此質疑聲少了,求學交流的人多了,會議的規模和影響力也在逐年擴大。

從最初專注于外科領域的臨床醫生,到如今受邀出席國內外消化及消化內鏡學術盛會進行授課;從最初的被質疑到如今的奪得“中國話語權”;從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到“POEM ZHOU”,中山內鏡團隊在這條鋪滿荊棘的路上,不斷突破、創新,從未退縮。
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力行。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一個個難關被克服,一項項最新技術在大會上呈現,十七年披荊斬棘,時間鐫刻著奮斗的足跡,如同中山ESD大會見證了中國內鏡技術的日新月異。

2010年,周平紅主任首次應用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這是全世界治療此病癥的最佳方法。該術式被命名為“POEM ZHOU”,奠定了中國在世界消化內鏡微創切除中的領先地位。
2012年,第14屆國際消化內鏡大會在德國舉辦。1700余位醫療界代表在大會現場觀看手術室的現場轉播。周主任5分鐘內完成了一段12厘米的食管黏膜下隧道建立,創面清晰,過程干脆利落。在同年的上海國際消化內鏡切除新技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日ESD高峰論壇上,明確了內鏡技術在胃癌、食道癌、腸癌等多種疾病診治中的重要地位,引領了未來由微創到無創的轉變。
2016年是ESD手術在國內開展的十周年,也是在這一年,內鏡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開展了內鏡全層切除和隧道內鏡腫瘤切除,打破內鏡只能切除表層腫瘤的局限,為內鏡手術制定了全新的中國標準。本屆會議的學術講座薈萃精華,既有歐美和日本專家關于當地ESD及其衍生技術的開展和推廣情況介紹,又有關于ESD及其衍生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標準化問題、并發癥的處理經驗等,以及關于內鏡診斷方面利用染色內鏡提高早期消化道腫瘤發現率等議題。也正是在這一年,首次設立護理專場,為內鏡護理工作者提供了學習交流的舞臺,也向世界展示了內鏡護理的重要性。

2018年,會議規模再次擴大,會場從中山醫院轉移至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近百場報告,首次設立中英文同聲傳譯,并首次在展區設置學習中心,大會更具國際化特色,“不是miniDDW而是真正的cDDW"(樊代明院士語)。40臺內鏡治療手術演示,更加強調內鏡治療的規范化,嚴格掌握內鏡治療的適應證,在內鏡手術操作的流程上進一步完善。隨著互聯網賦能智慧醫療的興起,這年首次采用“線下參會+線上直播”的形式,與醫會寶等新媒體合作,實現了網絡視頻直播及微信實時報道。借助互聯網工具,吸引了更多消化及消化內鏡領域的專家學者、一線醫護人員廣泛參與,并進行實時互動。
2019年,首次舉辦了中韓消化內鏡微創外科論壇,這不僅僅是一場學術會議,更是中國消化內鏡走向世界、展現大國實力的一個縮影(鳳凰衛視報道)。為期3天的大會通過手術演練直播形式,中山內鏡中心的操作專家展示了中國醫生的首創術式,真正使內鏡治療從消化道管腔內逐步走向了腔外病變,做到“由表及里、由內而外、無孔不入”。
2020年,因疫情影響,采用線上參會模式,會議以消化內鏡“3E+N”技術為核心,結合人工智能,圍繞當下疫情防控特殊環境,就最新診療技術進展、疫情下的內鏡管理、內鏡學科建設等主題作了精彩報告,同時進行了規范化內鏡操作演示,全面展現了消化內鏡領域的各種新技術、新理念和新動態。小腸鏡下的內鏡治療也成了本次會議的亮點之一,這一術式,避免了患者外科手術,突破了內鏡下治療的又一個盲區。也是在這一年,周主任領銜的研究團隊憑借“內鏡微創治療食管疾病技術體系的創建與推廣”項目,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也是對中山內鏡中心在內鏡微創治療中所作出貢獻的進一步肯定。
2024年,上海消化內鏡學術大會暨第十六屆中日ESD論壇也將于4月12-14日隆重召開,誠邀您共襄盛會!
這一路走來,坎坷且堅定。無論是ESD,還是如今的SISE,在內鏡的微創治療上,中山內鏡人從未停止過學習、思考與探索的腳步。從初始時的“學習加創新”,到現階段的“引領并超越”,初心未改。姚禮慶教授和周平紅主任領銜的團隊在微創內鏡領域專注探索三十余年,開創了內鏡手術先河,將技術從胃腸道擴展至體外,樹立了世界內鏡多項新標桿。中山內鏡制定的“中山標準”,不僅是我國醫療服務的優秀品牌,更憑借其顯著的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創新的雄厚實力。
歷經十多年的淬煉,中山ESD論壇早已聞名遐邇,成為消化及消化內鏡領域的學術盛會,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每年都吸引著中外專家學者們齊聚于此。中山ESD論壇不僅被視為內鏡切除術的最新發布平臺,也映射出內鏡切除技術的發展趨勢,逐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內鏡醫生、消化科醫生、普外科醫生以及胸外科醫生的積極參與。
2024上海消化內鏡學術大會暨第十六屆中日ESD論壇即將召開,4月12-14日,期待與您相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共同探討消化內鏡學領域的最新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方向,為學科建設貢獻力量,為醫學進步添磚加瓦。

聯系我們:17701745462
Kriszhang@heali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