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霄凌云,馳而不息!2023C-GREAT急性冠脈綜合征新進展研討會圓滿落幕!
徐標教授主持開幕式
大會開幕式于12月9日8點整正式召開。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徐標教授主持開幕式環節,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及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顧寧院士進行開幕致辭
首先,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醫學院顧寧院士致辭,他提到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及濃厚的學術積淀,希望在各位專家及同道的努力下,一同將血管信息與健康工程做起來。
夏海鳴書記進行開幕致辭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夏海鳴書記致辭,他提出本屆會議以“傳播知識、促進交流、加強合作、共同創新”為主題,共開設十多場專題演講,內容覆蓋面廣,相信會議將對區域和全國的心血管診療技術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并為各位同道帶來一場內容豐富的學術盛宴。接著夏教授介紹了本院的發展歷程及所獲榮譽,近年來,本院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凝聚學科發展力量,整合發展資源,促進融合發展,推動診療模式與科研創新,持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
陸延青副校長進行開幕致辭
南京大學陸延青副校長以“規范、普及、創新、發展、不忘初心、護航生命”為題致辭,向長期奮戰在心血管防治一線的醫學科學家、醫務工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我國是全球心血管、心腦血管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需要推動心血管疾病康復診治,加強部署發展基礎,著力提升創新能力,繼而推動國家整體水平的提升。南京大學將與鼓樓醫院相輔相成,同向而行,攜手推動心血管科研發展。
葛均波院士進行開幕致辭
最后,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發表致辭,近年來,葛院士見證了GREAT的發展,他在致辭中提到,2017年后,創新成為每一個行業的主旋律,從基礎到臨床研究,解決了一些“卡脖子”難點問題;并進一步提出本屆會議更應該關注如何把人當做一個整體去治療,進而采取預防措施。
南京市血管信息與健康工程醫學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
血管健康是人類面向健康極其重大的國家需求,亟需構建連接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轉化醫學橋梁。致辭結束,南京市血管信息與健康工程醫學重點實驗室在掌聲和期待中正式揭牌。在各級領導和專家的幫助下,鼓樓醫院與南京大學匯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物理、化學、材料、生物學、數學信息等多學科人才,攜手共建了血管信息與健康工程醫學實驗室。相信在顧寧院士的引領下,在學術委員會專家的指導下,共同探索血管醫學前沿理念、先進材料、智能技術。從臨床問題出發,促進技術轉化和產業升級。實驗室將秉承“以病人為中心,全周期管理,醫療科研融合,多學科協作,規范化治療等核心理念,形成一套血管疾病的早期風險預警,診療與健康管理系統,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心血管內科專科協作單位成立暨授牌儀式
此外,會上還進行了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血管病專科聯盟成立暨授牌儀式。27家來自江蘇省及周邊城市的醫院成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血管專科聯盟單位。近20年來,心血管一直是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已成為社會需要共同承擔的重任。鼓樓心血管病專科聯盟將秉持“合作、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促進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整合資源,協同創新,不斷提升區域內診療水平,并滿足人民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為心血管健康事業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隆重的開幕式結束后,進入大會主題演講環節,共邀請到6位國內頂級專家教授,圍繞心血管領域最新進展和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進行主題演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做了《構建以臨床為導向的醫學創新體系》主題演講。醫學的發展,在全世界范圍內都經歷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蛻變。人類對于生存的渴望,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是推動醫學變革的最核心力量,但目前醫學的成就,并非真正滿足人類需求的方方面面。除傳承既有知識救死扶傷,醫生還承擔了醫學創新、推動醫學進步的使命,尊重患者最本質的需求,變革醫學技術與理念,縮短學習曲線,避免閉門造車,聯合各個專業尤其理工科進行協同創新,尊重科學的力量,更要尊重醫學倫理。任何時候,人類都不能充當造物主。
中國科學院顧東風院士進行主題演講
中國科學院顧東風院士做了《心血管病多基因風險評估、預防及臨床應用》主題演講。顧院士結合我國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發展現狀,提出風險評估是在個體水平開展心血管代謝疾病防控的基礎,是心血管健康管理的基石。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多基因風險評分的臨床應用可指導疾病的風險分層、生活方式干預、疾病干預治療、早期篩查等,對于心血管精細化治療以及改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張運院士進行主題演講
中國工程院張運院士從臨床病例入手,做了《支架加速性動脈粥樣硬化:概念和證據》主題演講。得出“不能看到狹窄則采取擴張治療”結論,雖然目前新發現為支架植入與NTLs進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見解,但仍需在動物身上進行進一步研究,探索潛在的目標,研究的臨床意義也有待確認。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趙世華教授進行主題演講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趙世華教授做了《心肌纖維化無創性影像評估及其臨床意義-重點論述磁共振成像價值》主題演講。趙教授提出心肌纖維化是心衰、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基礎。目前研究現狀在于有創、離體的病理學檢查難以在體動態觀察、常規無創影像技術難以精準識別心肌纖維化。CMR是評估心臟結構與功能金標準,利用病理影像化識別心肌纖維化,病理影像化在心臟病風險預測模型構建中的價值,基于磁共振在體成像映射病理特征(病理影像化) ,可提高疾病的再診斷率,在預后判斷和危險分層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士進行主題演講
同濟大學陳義漢院士進行主題演講
同濟大學陳義漢院士做了《新的心電控制系統》主題演講。陳院士從心臟起搏細胞類似谷氨酸能神經元、“心跳”的點火裝置和點火程序、竇房結分子細胞全景圖、心臟的神經工作模式等方面介紹了谷氨酸系統在臨床中的重大發現。激活谷氨酸離子型通道受體增加心房心肌細胞的興奮易感性,谷氨酸受體和轉運體抑制劑減慢竇房結起搏細胞鈣瞬變頻率,心房心肌細胞表達谷氨酸遞質系統,通過以上研究發現進一步開墾出遞質系統控制心電活動的研究方向。
共享護理新理念、共探護理新進展。護理作為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一貫受到大會的高度重視。本次大會特邀國內醫護專家,就護理技術創新、護理科研轉化、護理政策解讀、護理與人工智能、冠脈介入及TAVR、血管通路植入多種術后并發癥的判斷和處理等熱點話題開展主題演講和專題報告。此外,為了促進心血管領域從多層次、多元化、跨專業的不同視角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搭建醫學溝通交流平臺,本屆會議還特設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胸痛質控、基礎與轉化醫學、瓣膜性心臟病介入、心衰與心肌病等多個專場,內容豐富,各具特色。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為時3天的2023C-GREAT急性冠脈綜合征新進展研討會暨第六屆金陵心血管病大會(JLCC)暨第二屆南京心血管臨床創新技術大會至此圓滿結束。從基礎理論到臨床病例研究,從醫學發展脈絡到科研成果轉化,大會展示了心血管領域的最新研究和臨床實踐成果,優良的氛圍激發了與會者的思維碰撞,提供了一個極富學術深度與廣度的交流平臺。
共赴新征程,共謀新發展。明年,我們期待與您上海再相會!


掃碼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醫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