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體」為何會升高?6大臨床意義一文總結
D-二聚體,作為臨床常見的檢測指標,應用廣泛。近年來研究發現,血漿D-二聚體對于妊娠期相關并發癥及合并癥可能有預測價值。
D-二聚體是什么?影響因素有哪些?其水平在妊娠期如何變化?在產科中有何用途?今日小編整理了D-二聚體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學習!
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XIII交聯后,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
血漿D-二聚體含量增高,提示體內既有血栓形成,又有纖溶亢進;凡有血塊形成的出血,均可檢測出血漿D-二聚體。
因此,D-二聚體是纖溶系統活化的標記物,可作為機體高凝狀態以及纖溶亢進狀態的重要指標,能反映妊娠期體內凝血-纖溶系統的變化。
在正常妊娠期間,D-二聚體水平隨孕周的增加,呈逐漸上升趨勢,在妊娠晚期達到高峰,分娩后D-二聚體降至正常水平。
因此,傳統用于篩查正常人群靜脈血栓形成的血漿D-二聚體參考值(≤0.5mg/L)不適用于妊娠人群。
由于D-二聚體檢測方法及計量單位不統一,目前尚無統一的妊娠期D-二聚體正常參考范圍。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妊娠早期(5~11周)時D-二聚體的參考范圍為0.11~0.40mg/L,妊娠中期(13~20周) 為 0.14~0.75mg/L,而妊娠晚期(25~35周) 為0.16~1.30mg/L。
我國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D-二聚體水平值分別0.562±0.008mg/L、0.791±0.008mg/L、0.864±0.008mg/L;盡管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大體范圍相類似。
對于妊娠期孕婦,研究表明妊娠期合并癥、早產、胎兒窘迫、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以及臥床時間與D-二聚體的變化有關;其中剖宮產手術時由于應激、手術等因素使產婦D-二聚體水平較自然分娩者增加更為明顯。
一項通過回顧分析妊娠晚期457例孕婦的研究發現,復發性流產史是引起D-二聚體水平異常升高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是雙胎妊娠與纖維蛋白原水平。
究其原因,復發性流產可能與胎盤功能不良和異常的免疫細胞功能以及數量導致的病理性因素激活凝血系統有關。
雙胎妊娠可能與雙胎妊娠胎盤重量和體積更大,胎盤中更多的血液內凝血酶的形成增強有關。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D-二聚體水平的顯著升高與不良妊娠結局以及妊娠期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盤早剝、靜脈血栓栓塞等密切相關。
研究發現,妊娠期伴VTE孕婦血漿內D-二聚體水平值高于同期相應孕周健康孕婦參考值范圍上限,表明D-二聚體的檢測對VTE的預測有一定價值。
此外,多項研究已證實妊娠人群中D-二聚體聯合預測規則如Wells評分或驗前概率可作為篩查VTE的良好方法。
皮下注射依諾肝素是臨床上D-二聚體異常升高的主要治療方法,治療量的依諾肝素對D-二聚體的增長起到拮制作用,而預防小劑量用藥效果不明顯。
研究認為,患有高血壓疾病孕婦的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且隨著高血壓的進展呈逐漸升高的趨勢,重度子癇前期孕婦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子癇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壓孕婦。
GHD病理生理為全身小血管痙攣和血管內皮損傷,并且似乎是一種凝血障礙狀態,纖維蛋白形成增加,纖溶系統激活及微血栓形成,這或許是D-二聚體水平升高預測GHD病情嚴重程度的原因。
研究發現,在妊娠中晚期,GDM孕婦的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濃度顯著升高。 D-二聚體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GDM孕婦血小板活化增加、凝血因子的合成速度增加(其中包括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下降從而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所造成。 此外,研究表明血清中D-二聚體表達對于預測GDM孕婦發生胎兒生長受限(FGR)具有指導意義,這提示FGR患者由于持續性糖代謝紊亂而導致損傷了血管內皮細胞,從而破壞出凝血平衡,使機體處于纖溶系統亢進狀態,造成胎盤的微血管病變而出現胎兒發育不良。 對有復發性流產病史的患者,臨床檢測D-二聚體多有異常升高。 復發性流產發生原因很多, 其中抗磷脂抗體綜合征(APS)是臨床上常見原因之一。 一項研究納入1096例因APS發生復發性流產患者,探討早孕期 (5周至11周)患者D-二聚體水平的動態變化是否能預測妊娠結局。 研究結果顯示,D-二聚體在各采血時間點均<0.50mg/L FEU(FEU為纖維蛋白原當量單位)的患者活產率最高;D-二聚體基線水平<0.50mg/L FEU且在末次抽血時升至0.50mg/L FEU以上的患者活產率最差,可見基線D-二聚體水平是預測活產的最強預測因子。 研究發現,產后出血產婦的產后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產前。 產前纖維蛋白原水平、抗凝血酶活性水平和D-二聚體水平在妊娠中期和分娩前與產后出血有很強的相關性,尤其產后出血與早期D-二聚體水平較高也有一定相關性。
我國學者表明D-二聚體是所有檢測胎盤早剝中最為敏感的指標。
一旦胎盤早剝發生,D-二聚體最先發生異常;當D-二聚體含量達2000μg/L(正常<500μg/L)可作為診斷胎盤早剝的界值。
當妊娠期高血壓合并胎盤早剝時,D-二聚體水平升高得更為顯著。
胎盤早剝時,胎盤剝離面的滋養葉細胞和損傷的蛻膜碎片入血,其含有的高濃度組織凝血活酶等在肺循環過程中被溶解,并迅速激活凝血系統,其后繼發纖溶系統啟動,產生“瀑布學說”效應,隨之大量D-二聚體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