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膽VS保膽,各大指南/共識是如何推薦的?有膽囊結石、息肉的患者注意了......
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是常見的膽囊良性疾病。
自從1878年英國的著名外科醫生 Lawson Tait 開展了第1例膽囊切開取石術、1882年由德國的 Langenbuch 開展了第 1例膽囊切除術后,膽囊切除術因其療效確切而逐漸成為膽囊良性疾病的標準治療手段。后又隨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的普及與發展,因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逐漸成為治療的標準術式。
內鏡保膽手術
2021年發布的《內鏡保膽手術指南》中提及,內鏡保膽手術的兩大核心在于:一是保膽,即保留有功能的膽囊,強調保留人體器官功能的理念;二是內鏡(這里的“內鏡”特指膽道鏡,而不是腹腔鏡或其他內鏡),強調膽道鏡直視下操作。
適應證:膽囊結石伴或不伴臨床癥狀,膽囊結石合并肝內、外膽管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息肉)合并局限型膽囊腺肌癥。
相對適應證:膽囊結石伴急性、亞急性膽囊炎合并膽囊壁炎性水腫且保守治療有效者;膽囊造瘺或穿刺引流后殘余膽囊結石(息肉);合并節段性腺肌癥;合并 RASS(羅-阿竇結石)。
但若出現以下這12種情況,不建議保留膽囊:
①急性膽囊炎合并膽囊化膿、穿孔和壞疽,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
然而,對于膽囊良性疾病,是否進行保膽還是切膽,醫學界目前依舊存在很多爭議。針對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的患者,其他不同教材、指南、專家共識對于手術切除膽囊的指征不盡相同。
膽囊結石、息肉切膽指征
《第九版內科學》推薦:對反復發作、伴有膽囊結石的急性膽囊炎,應考慮膽囊切除術。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膽石癥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推薦:對于癥狀反復發作或腹部超聲顯示膽囊壁顯著增厚(>0.4mm)或膽囊明顯萎縮者,應行手術切除膽囊以根治。對于無癥狀性膽囊結石,是否手術應以結石大小為判斷標準,結石直徑>2cm者,應當手術以防癌變。 《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推薦:無論癥狀如何,膽囊息肉直徑≥1cm伴或不伴膽囊結石的患者均建議行膽囊切除術。(推薦強度:強烈推薦;證據級別:中等質量) 《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家共識(2021版)》推薦:由于膽囊結石是膽囊癌的危險因素,膽囊結石患者無論有無癥狀,均推薦實施膽囊切除術。 另外,有相關并發癥,如繼發性膽總管結石、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等;具有膽囊癌危險因素,如膽囊萎縮、充滿型結石、瓷化膽囊、膽囊壁增厚(≥3 mm)、膽囊腫瘤性息肉等;合并先天性胰膽管匯合異常、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肥胖與糖尿病等;膽囊畸形等也應作為手術指征。
切膽 VS 保膽
在《內鏡保膽手術指南》中,若患者有保膽意愿,并充分了解結石和息肉再發等風險,理解術中需要二次評估膽囊情況,決定保留或切除膽囊,并符合手術適應證,可行內鏡保膽手術。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對于膽囊良性疾病,切膽VS保膽尚且存在爭議。但科學的發展總是伴隨著爭議與討論,這有助于厘清認識,促進不同觀點學者間的交流、合作,推動科學的進步。就膽囊切除術而言,雖已開展已逾百年,從最初的開腹手術到如今微創手術,也是經歷了長時間的質疑和爭論。